imgboxbg
imgboxbg

新闻中心

NEWS

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

地址:中国湖北省武穴市江堤路一号
网址:
www.guangjipharm.com
邮箱:info@guangjipharm.com 
         
gjyy_hr@163.com
电话:(0086)-713-6213329 
传真:(0086)-713-6212108
邮编:435400

广济药业五十年创业历程备忘录——连载之四

  • 分类:新闻中心
  • 作者: 周祖应
  • 来源: 广济药业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9-02 15:11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五十载风雨砥砺不忘初心,二十年春华秋实继往开来 愿你岁月不老 不负此生--致广济药业建厂50周年

广济药业五十年创业历程备忘录——连载之四

【概要描述】五十载风雨砥砺不忘初心,二十年春华秋实继往开来

愿你岁月不老 不负此生--致广济药业建厂50周年

  • 分类:新闻中心
  • 作者: 周祖应
  • 来源: 广济药业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9-02 15:11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第二章

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支持,无疑使广药人莫大鼓舞,也给广济药业发展带来专业性技术支撑,这是机遇。大家没有邂怠,认为企业要逐步向行业正规化的模式迈进,在全厂发起整治厂区环境号召,全厂动员义务劳动,杂草垃圾一扫而光,职工食堂,职工宿舍都打扫干干净净,虽说还是个简陋的制药企业也焕然一新。

省局要员到广药的所见所闻,对广济药业厂的建设颇为滿意:不简单,一个县办小厂能用生物发酵法生产核黄素,有模有样,有声有色,初具规模,还拿回省工业博览会精品金奖,实属难得。

省医药管理局经过考察后,综合全省医药工业布局情况,计划在医药制造业比较落后,尤其是原料药为空白的鄂东地区定点建设一个原料药生产基地。这是广药人梦寐以求的願望,如果真能争取到这个项目,必须使目前生产水平和产品结构升级。他们把二年升级八只30吨发酵罐,新建八只30吨发酵罐,到八十年代中形成年生产150吨核黄素的规划向省局进行了汇报。

经过多次考察论证,省局通过下达红头文件方式,把广济制药厂认定为湖北省医药原料药生产基地。他们努力奔波,促使核黄素改造升级,生产能力规模开始扩展壮大,使广济药业的核黄素产销量在国内医药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在中国医药行业知名度逐步提高。1979年,中国在云贵边境地区发动领土保卫战,为了支持这场正义战争,广济制药厂支援500公斤核黄素作战部队,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嘉奖。

八十年代初,中国开始进入知识经济初级阶段,刮起一股文凭热,一批老干部相继退居二线,赵文志也主动让贤当个顾问,由一名叫田震亚大学生坐上县长位置。赵老爷子在搬出县长办公室的一刹那也落了几滴老泪。

赵老爷子的让贤也让人们茶余饭后了几天,随着时间推移便淡漠了。世态炎凉,哪些县直机关的原在赵老爷子效力官吏们肯定也没闲着,变色龙角色是他们生存之本。古人云,一朝天子一朝臣。也不免一些用人信任危机,这场危机险些毁了影响到广药的发展。

八十年代初,改革开放已进入炽热阶段,国内一些企业敢于弄潮拓荒者率先下河摸着石头淌水前行。在这多事之秋,还处在上升成长期的广药显然没准备好,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降临到头上。

假如洪水真的把堤岸冲垮,那也只是因为这个堤岸不牢固而暂时被冲垮。但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是不可阻挡的。

……长江还是往日的雄姿英发,滔滔不绝的长流水随时光而逝去,广药人还是迈步在长江大堤上,南面的将军山仍然巍峨,江风吹来仍然波澜壮阔,浪花四溅,广药人喜欢倾听岩石唱歌,那些临江神秘巨砾中间有被岁月风雨浪涛冲涮的孔洞,当风吹来穿过这些孔洞时,岩石就发出一种奇特的鸣叫声,象虎狮在怒吼。

江上常常有风,风的名目繁多,广药人渐渐熟悉了江上风情。有从上海海岸刮来的強烈东风,有时清风和畅,有时狂飙怒吼,有从南岸将军山吹来的温湿台风,最可怕的是从大别山吹来的北风,这是一种携带西北的寒流暴风。

疯狂的江风巻起大堤上飞沙走石,广药人没有理会,还是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,他们没有旁顾左右迎风迈进。

天渐渐沉下来了,

然后是狂风怒号,

然后是乌云在翻卷着。

一阵闪电划破长空,暴风骤雨倾盆而泻。这雨丝那么长,这雨点子那么大,都砸向广荮,是那样没道理,那么无情,这时广药人真的要清醒了。对都是一介书生和憨厚工人来说,人生阅历还处在搖篮中的他们,初出茅庐后在广济制药厂的舞台上,经历了多次次较量的失败和成功,现在又迎来改革风暴风骤雨,是一场毫无准备毫无抵抗力的改革,领导班子调整后,留下来的只有反思和惆怅,一切是暂时的结束。

走三兴之路

把历史的镜头掉转来回扫一下那过去一年:1984广济药业所发生的一些事吧,企业领导易人,班子重组后免不了一些人事上变化,管理理念的改变也是情理之中的。他们拿到前任创造性所获得胜利成果,别出心裁地干出一些超乎想像的经营操作方法。

他们其实还是干劲十足的,这种干劲还有一些文革时工业学大式的气势,发酵台上下机器隆隆,热气腾腾,人来人往,一片繁忙景象。可是徒有其表,事情和願望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,可能事与愿违。几个月下来发酵单位老是上不去,提取收率也在低位徘徊,他们心里也急,折腾来折腾去也没什么成效,急功近利变成热锅蚂蚁,也拿不出什么好招,只知道天天开会下任务分指标,鼓干劲。

苦干加大干,生产一直处在低水平线上,糟糕的是销售市场也忽略了,新的领导班子由于没有经营经验,本来就被生产上不去而弄得焦头烂额,当然无睱顾及其他,就把销售工作放松了,产品积压在仓库里,造成流动资金紧张。生产水平低造成产品成本高,在市场竞争能力下降,职工的工资发不出去,企业开始陷入困境,职工士气低落,一年下来总亏损达103万元。

药厂向何出处?他们手足无措,职工更是茫然若失,对企业前途丧失信心,三五成群集聚在车间谈论着,个个无可奈何,唉声叹气。整个药厂都停产了,一片寂静,不到二个月,厂区內饥鼠乱窜,杂草丛生,濒临破产的边缘。

夜里十二点了,武穴市街道已没有什么行人了,城区的市民都关灯进入了梦乡,整个武穴城关镇笼罩在寂静的夜幕中。市委会议室还灯火通明,由市委书记田震亚主持召开研究广济药业问题的专题会正在进行中。

会上,针对广济药业经营状况不良问题进行了讨论,大家一致认为,如果不及时调整,企业就会陷于瘫痪而导致破产,不能让这个厂垮下去。田震亚就调整广济药业领导班子有关问题与参加会议的市委组织部,市公办人员进行磋商,决定把在创建药厂开发九二O,核黄素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老班子重新组建起来。

    这个决定对很多人而言是意想不到的。老领导班子迅速组成后,他们的面前有一大堆的问题,可是他们知道他们面临什么问题都无关紧要,重要的是可以有用武之地了。他们还是不免心潮起伏。

   其实,他们一直是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。他们的心早已飞回到了自己曾为之付出过全部心血、汗水和智慧的广药。

人生能有几次搏,我太了解你们了,你们都是不服输的人!”市长在新领导班子会议上说。

市长与他们一一的握手。为他们营造得以施展平生抱负,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空间。

他们对自己是有信心的:“久违了,药厂,我们又回来了,我们将用勤劳双手和智慧,把广济药业建设得更好更強大。”

选择了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的抉择: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,解放生产力,定位工业化生产,市场博弈。这是他们必须要走的路。

六月的长江,源远流长的雪山之水倾泻而下,一江的洪水汹涌澎湃。广药人喜爱的就是这浩然之气,江风扑面而来,他们把厂委搬到大堤上开,一扫全身燥热,顿觉心旷神怡。看着翻滾的洪流滚滚之势不可挡,有如历史车轮把他们又推向人生新的历程,勇敢地面对吧,过去的已经过去了,计较就不是大江的气魄,面对现在,拼搏未来,这才是真实的广药人性格。

他们把把行李卷一捆,往肩上一扛,正式走马上任了。

刚离开广药一年,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:厂区荒草萋萋,设备锈迹斑斑,核黄素车间已停产多时了,工人们每天都懒散散的相邀到车间点个卯,就又三五成群地回家去“搬长城”,或就在车间的办公桌上、工作台上搓起了“红心5、打对门”,企业处在一种停产状态,停产后的车间一片惨景,战友对他们说:“职工都有几个月没发工资了,这样一个烂摊子,真够你们受的。”

到财务室了解到的情况是:仅仅一年时间,把原来一点利润搭进去还亏损103万元,不包括拖欠的职工工资。

财务科长在会上汇报说:“这刚过去一年多时间,企业就搞成这样,我们在银行账上一分钱也没有了,职工的工资几个月没有发,现已亏损103万元了。唉,你们这又调回药厂,真不知是怎么想的,回来检这个烂摊子。我是搞财务的,别的我不懂,当务之急是尽快把拖欠职工三个月的工资发下去,大家太苦了,光一点基本工资,又没有奖金,都快扛不住了,这个问题不解决,职工的积极性怎么提得起来。你们既然回来了说什么话也多余,我没什么说的,全力支持你们吧,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尽管说。”

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到银行贷款,先把职工工资发下去,他们跑工行,别人不卖账。只好找市工办,市财政局,在三方协调下由厂委会集体立下保证,市财政局担保才贷款100万元。

职工的工资发下去了,大家欢天喜地,早晨七点三十分都准时上班,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卫生,擦设备,给设备加注润滑油,都做得仔细认真。

 这一切,对他们来说,与其说是升任,不如说是“临危受命”或“收拾残局”。他们心中一阵难以言说的隐痛,眼里透出一种难以觉察的凝重。 

    大家忙着找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车间主任谈心,下车间班组“投石问路”,翻资料找信息了解产业“行情”,终于弄清了企业难以生存的病根,主要在规模小、技术水平低、产品结构单一,加上主导产品VB2核心技术老化,管理水平低等原因,造成产品成本高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诸多问题。

面对如此窘境,用别人的说法叫做:“真为新的领导班子捏着一把汗!”  

改革开放以来,经济发展突飞猛进,产品更新换代真快啊。好在市里给权可以大展拳脚了。他们开始“重振朝纲”重铸广济药业之魂。

他们以市里授予“组阁”的“上方宝剑”,按照新班子的治厂方略,首先狠狠地砍下“三板斧”:选贤任能,择优汰劣,将真正想干事又能干事的人挑出来,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;进行转机建制的大改革,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,推行岗位责任制和奖勤罚懒、奖优罚劣。很快恢复了正常生产工作秩序,全厂面貌为之一改。同时进行具有超前意识的内部改革,既砸铁饭碗、搬铁交椅,又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,多办实事,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共同为搞好广济药业而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  

1973年广济药业开发VB2成功,总的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。如何解决菌种核心技术老化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,一直是制约VB2发展的瓶颈,他们利用晚上时间找来“核黄素工艺”和有关微生物发酵方面的书,贪婪地阅读着、研究着。医学上的革命,药物制造方面的新思想、新技术,使他们思想上受到很大启迪。

技术员们从菌种培育实验室运行数据中分析,"EA"菌往往不易保存,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,且易引起菌种的衰退,若继续传代生产能力減弱,并丧失其原有性能。故生产用种应进行大量单孢分离,选其优良菌种传代。使优良菌种性能经常保持不变,以稳定原种的生产能力。而现在生产中使用的菌种是阿氏假囊酵母,是中国医学院上海植生所,用放线菌属钴60等紫外钱复合处理培植而成KU--32#菌株。广济药业还是1973年开发核黄素时自己从上海买回来引进此菌种用于生产,其生产能力一般在7500u/mi左右。近十年,这个影响企业发展瓶颈的大事,早就要做菌种单孢分离,选其优良菌种传代的事却没有人去做。

他们决心先从吸收、推广新技术、改革工艺方面入手,彻底解决这个问题。冒着风险筹集到一笔款子,踏上赴上海引进新菌种的征程。

  在沪期间,技术人员粗茶淡饭度日,餐风饮露奔波,有时甚至在车站、码头过夜,就是舍不得动用购买菌种的钱。凭着一股子闯劲,不知推了多少门,遭受了多少白眼,上海植生所最终被他们软磨硬泡的精神所感动,组织力量培育了一期新的VB2(EA)菌种。紧握着那只像宝贝的试瓶,连夜赶回武穴,当晚即一头扎进菌种实验室中,培育菌种、摇瓶、接种、小试、中试、大试……

  他们都成了不知疲倦的拼命三郎,一日两餐都在车间凑合,深夜困极了随便哪里一躺就算睡觉。为了鼓舞士气,还破天荒为每人发了50元奖金。

  核黄素种子发酵车间里闷热的空气叫人透不过气来,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道顶着高温热浪,坚持亲自观察罐内温度的变化。多日下来,个个嘴巴裂开几道大口子,眼皮浮肿得带着血丝……经过上百次反复实验,奇迹终于出现了,新菌种技术工业化运用获得成功,发酵单位比原来提高了25%。

  一子落准,满盘皆活,全厂一片欢腾,士气大为振奋,生产蒸蒸日上,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节节攀升。

   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通过对VB2新菌种技术的成功应用,一举扭转被动局面,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,意味着广药已摆脱困境,标志着在一个新VB2时代的到来中,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。

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,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,它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向导。今天看来似乎完美的计划或者最新技术可能很快就像过时发酵馒头。这种事是司空见惯了。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后,通过长期观察学到许多东西和原则,这些原则为广药未来的年代提供各种策略。

在回归广济药业这段最初历史的记忆备忘录中,有许多感人的故事:上海升级菌种,资金短缺,引进技术的压力,与合作者和同僚间委曲求全的合作,发动职工自己动手制作设备,打封头,滚罐体……等等。都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,也永载广药史册。

敢于回归的领导班子也得以初试牛刀:实现了他们的VB2提升新菌种新工艺工业化生产这步致胜的棋子,实现了与天津制药厂VB2生产规模相抗衡的能力。

   不能指望依靠传统智慧,这种智慧只有在历史起点上才有意义,要适应时代步伐节奏,当企业的生产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时候,投资者对你倍加青睐,乐于把资金投入你的企业。聪明的青年人会想:嘿,大家都在谈论这家公司的时候,我倒想在里面去干干。当一个青年人到一个公司的时候,很快另外一个青年人也会去,因为有才华的人喜欢一起工作。这种工作环境容易制造一种兴奋。潜在的伙伴和用户也会加倍注意到这家企业,这样一来,这种正向螺旋线就周而复始,也就容易产生下一个成功。

与此相反,也有许多企业可能会卷入一个负向螺旋。处于正向螺旋线中的企业则有一种就该兴旺的气氛,而处在负向螺旋中的企业则有一种命定失败的感觉。如果一个企业开始丢掉市场销售份额,那么人们的交谈就会是:“你干嘛还要在那里工作呢”。“你怎么会投资这家企业呢?”人们对什么都怀疑,本来对那些本来做得挺好的事也会怀疑,甚至一个优秀的策略也可以给打发掉。理由是:你只不过想默守陈规而已。这种情况会引起更多错误,于是该企业的情况急转直下。    

像广葫这样的领导人物,却常常能够扭转乾坤,所以理应倍受赞赏。想不到的是在开发核黄素中的超人洞察力,结果,他们被排挤出事外。现在还流行的说法是新领导班子为什么会扭转乾坤,主要是他们极善于看清种种创新手法,就是做了多次创新之后的魔力赢得了前途中的一次大转折机遇。

广药的领导层都是眼光远大的创新者,他们曾在七十年初就果断南下上海植生所引进第一代核黄素菌种,这次回广济药业又至力于第二次赴上海引进第二代核黄素菌种。这一创新举措不但使广药走出困境,还使广药步入人生一个新的历程碑。

命运不济的广济药业起死回生,大家并不满足。从1986年起,他们又四处筹款120万元,加速对VB2发酵车间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升级改造,把15吨/只发酵罐全部升级为30吨/只,总吨位由原来的120吨扩大到480吨,实现了广济药业15年来悬而未决的上规模、上档次目标,使VB2的年产能扩大了四倍。(未完待续) 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Copyright © 2019, 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   鄂ICP备10021555号-1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 武汉